时间:2019年09月20日 16:46 点击:196 次 来源:中国冶金网 作者:中国冶金网 - 小 + 大
老厂房涅槃重生化身工业博物馆 见证共和国长子的工业百年
沈阳铸造厂改建成博物馆后,现已申报国家工业遗产。本版图片均由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王琦摄 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在沈阳制造,如今原比例仿制品在中国工业博物馆展出。 12年前,从冲天炉中倒出的铁水,浇铸完成了最后一件产品——鼓风机壳,沈阳铸造厂完成了它的一段历史使命,整体搬迁,留下了服役了半个多世纪的厂房、设备。 举架最高30米,横跨最长距离超百米,红砖砌筑……极具工业美学的老厂房在数年之后涅槃重生,化身中国工业博物馆,馆藏包括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原比例仿制)在内的1.5万件藏品,它见证了沈阳这个共和国长子的百年工业记忆,另一方面,中国工业博物馆以其特有的艺术感染力为工业遗存的再利用提供了可行性。 废弃工厂打造全国最大工业题材博物馆 沈阳市铁西区卫工北街14号,中国工业博物馆便坐落于此。下午3时许,仍有少数游客前来,感受独具特色的工业文化。 走进工业博物馆正门,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巨大的重达50吨、高18米的青铜浮雕,呈现的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炉钢水出炉时的壮观景象,寓意着沈阳的工业沸腾不息、振奋昂扬的精神。 而浮雕的背后,是由老厂房改造成的铸造馆,中国工业博物馆的故事就是从这里开始的。铸造馆建成后吸引了大批游客,反响非凡,引起了各界人士的共鸣,因为这是沈阳乃至东北第一家工业类博物馆。 沈阳铁西区委区政府在原铸造馆的基础上进行改扩建,2012年5月18日建成并对外开放。改扩建后的展馆占地面积5.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1万平方米,馆藏品1.5万余件,定级文物300余件,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全面展示工业题材的综合性博物馆,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A级景区。现有通史、铸造、机床、汽车、铁西5个常设展馆和冶金机械展区。铸造馆为不可移动文物,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工业博物馆现在举办各种活动,已成为教育交流、成果展示、文化鉴赏的重要场所。这里每年吸引了30多万来自海内外的游客,每天平均1000人参观。”王雪说,从中国工业博物馆开馆起,她就在这从事讲解员的工作。 王雪介绍,中国工业博物馆还拥有完善的功能服务区域和设施,包括多功能报告厅、贵宾厅、纪念品商店、观众互动体验区等。 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由沈阳制造 在中国工业博物馆里的各种藏品,包含着历史和一个时代的精神。“就如展馆中展出的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虽然是按原比例仿制,但其背后的故事展现了沈阳这个共和国工业长子用汗水和智慧浇铸的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王雪说。 1950年9月,当国家把铸造新中国第一枚金属国徽的任务交给沈阳第一机器厂(后来更名沈阳第一机床厂)的那一刻,全厂上下都万分激动。激动过后,他们又开始有些担心,因为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从模具制作到最后浇铸都有相当的难度。工厂推举了当时铸造技术尖子焦百顺师傅带领铸造团队担此重任,由于当时生产条件艰难,从模具制作到浇铸成型主要凭经验手工操作。 没有炉子,工人们砌了个砖炉;没有化罐,自制铁罐代替;没有脱氧剂,用木棒搅拌脱氧;没有测试铝水温度的仪器,就在炉前肉眼观察铝水颜色的变化。 1951年4月,沈阳第一机器厂的工人们硬是凭目测、手工操作的精湛技艺攻克了难关,提前20天完成了金属国徽的铸造任务。 同年5月1日,举国上下都沉浸在庆祝国际劳动节的喜悦中,凝结着铁西工人的心血和智慧、爱国深情的第一枚金属国徽悬挂在了天安门城楼上。 记录沈城百余年工业文脉 中国工业博物馆中不仅有新中国成立之初沈阳工业的辉煌,还展现出了这座工业老城百余年的工业文脉。通史馆内,一张巨幅奉天造币局的照片便是最好的体现。 王雪告诉记者,奉天造币局的前身是奉天机器局,始建于清光绪22年,由于抵抗外来侵略花销巨大,东北地区制钱短缺,于是依克唐阿上奏光绪帝,在奉天机器局内开始铸造银元,这也是东北地区第一家近代机器化工厂。
下一篇:沈阳东方钛业股份有限公司招聘信息